“语”绘芳华 | 花田里,亦是青山绿水间

发布时间:2024-07-12

指导老师:谭俐娜

学生负责人:马政莹

团队成员:陈莹莹、杨彩莲、王睿宇、康溢文、程婧婧、顾怡萌、秦弦、俞阳

导语

花田里,亦是青山绿水间。近日,永利总站ylzz55“语说非遗”非遗文化实践服务团深入杭州特色乡村,开展了一系列旨在探索与传播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临安区板桥镇上田村、花戏村两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村落,通过与当地非遗传承人、匠人、艺术家、村支书以及村民的亲密接触,深度体验并记录了武术、书法、竹笛和越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与价值。

12829

书法之韵

上田村位于临安、富阳、余杭“三区交界”之处,这里是“全国文明村”,首个“杭州书法之村”、首批“浙江书法村”,同时又有省级非遗“十八般武艺”坐镇,“文武上田”的名号响当当。上田的“文艺基因”,最早可追溯到南宋,彼时文人刘志祥为避战乱,翻山越岭,迁居到仙溪畔,择上田村的风水宝地繁衍生息。刘氏一族崇文尚德,人才辈出,明朝时期,更是涌现出“一门四进士”的盛况,其推崇“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的儒家思想,耕读、书法的生活方式也在村里影响深远。最早是一位文人——刘氏来到仙溪,做了父母官,因其清正廉明,明朝皇帝赐下牌坊“丹凤昂霄”,而刘氏的“文”也世世代代传承了下来,造就了上田村书法的底蕴。

5DB06


57757

实践团成员们仔细参观了“文武上田”的历史展馆,对上田村有了更深的了解。随后,成员们体验了竹简制作的非遗技艺,大家跟着讲解将一片片竹片串起,在做出成型的竹简时成就感油然而生。接着,成员们拿起毛笔,在竹简上写下喜欢的诗句,体验书法带来的历史厚重感。成员们得知上田村里有老年大学开的书法班,到了暑假,村里书法协会的专家们还会一起教村里的孩写书法,静以修身,村风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武术之魂

上田村村民不仅能文,而且尚武,村里的“十八般武艺”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本次实践团成员们有幸拜访临安武术协会理事程金跃师傅。程师傅1959年出生,八岁起习武,是家中第四代传人,他培育了超过千名的武术弟子。据《钱氏家谱》记载,清康熙年间,钱鏐第三十二世孙钱源迁徙至此,发扬先辈的“尚武”精神,独创了“十八般古兵器”的操练套路,用于强身健体。在此后的数百年间,上田村家家户户都保持着习武的传统,并多次在各类比赛上摘金夺银。上田村是临安区最大的钱王后裔集聚村,吴越文化丰富,全村有约1/3的村民为钱王后裔,他们早已和刘氏、潘氏等其他姓氏的村民融为一体,分享着“十八般武艺”。

在练习室内,实践团成员们观摩了武术表演,年纪不等的少年们穿着武术服装,动作整齐划一、坚毅有力,汗水从额头上淌下,表演结束后传来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此次调研中,实践团成员们深刻感受到武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陈师傅强调,武术的学习从基本功开始,这是根基,然后逐渐过渡到套路练习,最后才是兵器的选择与使用。期间,“小徒弟们”从一开始练基本功时的哭天抢地,到如今摇身一变勇夺桂冠,强身健体始终是他和家长们传承这项省级非遗最简单的心愿。当然,武术的传承并非易事,作为非遗传承人,陈师傅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然而,随着政策扶持和国家、市、区对武术的支持,武术的传承困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EBC0

BE9E

EC2F

竹笛之美

竹笛,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瑰宝。上田村隔壁的紫荆村也被誉为“中国竹笛之乡”。在与当地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大家得知竹笛的制作过程繁复,从山上的竹子砍伐开始,历经三年阴干,再经由烘烤、整形、打孔、调音等数十道工序,方能制成一支音质优美的笛子。正因为竹笛制作工艺的复杂精细,使得其制作过程复杂且耗时,难以通过机器替代,也限制了其市场推广和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村中,虽然仍有几位省级、市级乃至国家级的非遗传承人在坚持制作,但工匠数量有限,且随着年龄增长,如何将这门技艺继续传承下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FA98

1251B

1BC2E

实践团成员们在参观竹笛制作的厂房结束后,共同体验了竹笛制作工艺之一缠线。在亲自尝试过后,成员们才深刻地体会到竹笛制作工艺的精密和不易。

越剧之音

相比上田村而言,花戏村则相对“低调”,但有深厚的“戏文化”底蕴。当年,乡人章文和于谦同朝为官,在危难之际勇救“十八学士”。之后,每逢“十八学士”殉难祭日,村里都会上演七天七夜的大戏,以纪念“章公”,祭奠“十八学士”,花戏村也因此得名。越剧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社会实践团成员有幸接触到一个在花戏村活跃了二十多年的越剧团,由越剧团团长带领,大家走近了越剧的排练日常与表演舞台。三位越剧老师演绎了著名的《打金枝》,队员们沉浸在优美的唱腔与精彩的表演中。孔燕华老师亲自传授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片段的演唱技巧,以其对艺术的热爱感染着每一位成员。

C7B2

C89E

此次调研,成员们深刻感受到越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与影响力。在现代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越剧依旧能在乡村舞台上熠熠生辉,离不开孔燕华老师等一众艺术家的坚守与传承。他们的付出,让越剧之声穿越时空,继续在新一代心中回响,成为永不消逝的文化印记。

见证之声

除了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实践团队也幸与板桥镇花戏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鲍正春进行短暂交流。鲍书记是一位亲切、睿智、富有情怀的长辈,交谈中,鲍书记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村文化建设、集体经济收入、产业振兴及“花田里”党建联盟品牌等方面的情况,也向队员们分享了其退伍再就业、干事创业及乡村运营的经历,从他的身上,成员们看到了一位以心遂志,团结村民,致力于为村民提高收入,实实在在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的“兵书记”。

12CBF

结语

此次调研之旅不仅让实践团队领略了上田村与花戏村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让成员们看到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年轻一代更加了解和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乡村的发展,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

上一条:“语”绘芳华 | 访“廉”正心迹,寻“风”溯本源
下一条:“语”绘芳华 | 探欢潭之古韵,绘文旅之新章

Baidu
sogou